下一轮全球趋势

书籍 下一轮全球趋势

全球化前景展望

Profile Books,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导读荐语

这是一部醒世之作。许多预言家把未来描绘得光明灿烂或骇人听闻,但却在具体的演变细节上模棱两可。这本书则不同。罗伯特·夏皮罗以异常清晰具体的方式进行了阐述。他基于对国际事件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对未来做出预测,他一一列举种种设想并加以推理,他也承认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他的预测可能会出现变数。鉴于此,本书并非浅显易懂。夏皮罗的文章内容紧凑,命题凝重。然而,本书绝对开卷有益。任何有未雨绸缪之责任的人都应该阅读一下这本书,因此BooksInShort特向企业高管、投资者和关心世界未来趋势走向的人们推荐。

要点速记

  • 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唯一幸存的超级大国,它将是继续影响未来的三股力量之一。
  • 人口老龄化是决定未来的第二股力量。很多国家都必须做出两难的抉择,是增加养老开支,还是任由老年人贫困地生活。
  • 全球化是第三股力量,它将重塑世界经济的格局。
  • 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动力,但目前还不足以与美国抗衡。
  • 印度正处在经济上升阶段,但还不足以具备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则每况愈下。
  • 所有国家都将面临医疗政策的危机。
  • 他们还必须应对能源和环境的危机。
  • “未来发展的变数”包括恐怖主义、伊斯兰问题和科技进步。
  • 恐怖主义有可能打乱各国的经济规划。
  • 科技突破有可能对重新认识世界起到积极的作用。
 

浓缩书

三大趋势促进世界的改变

通常人类文明演变缓慢,但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到2020年,这个世界会变得非常不同。而这一转折的走向将由以下三股力量来决定:

  1. 人口变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出生率激增;现在则呈现下降趋势。其结果将导致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比例失调。这种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衡自中世纪黑死病流行以后还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会加剧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制度的压力。
  2. 全球化——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结算政策的变化使国际投资流动更加灵活,不断上升的石油价格也推波助澜。旨在降低成本的各企业将工厂以及工作机会移往海外。
  3. 苏联解体——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没有国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轻易地逃避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全球化和地缘政治新格局所带来的问题。”

这三股力量将交织在一起。有些国家,比如爱尔兰,通过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已经培养了相对较强的劳动力,足以应对转型的变化。相反,有些对教育不够重视的拉美国家就比较难于应付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未来变数

面对未来,有三个方面存在变数。其结果不可预测:

  1. 恐怖主义——如果恐怖主义得到政府的指使,则会发展壮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核武器,其威胁远大于今天。
  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个趋势与恐怖主义有关。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目前全球的石油需求日渐超过供给。这些产油国的伊斯兰政权日益威胁着西方国家的石油供给。
  3. 科技进步——在基因领域的研究突破将促进技术创新,但是新技术的性质现在却无法预知。

人口结构变迁

“发达经济体”已经习惯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增长,部分源于人口的增长效应:即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劳动力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特别是在辅以教育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鼓励储蓄和刺激投资等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现实正在发生变化。现在适龄劳动力人口相对退休人口显得不足。与此同时,退休人口的寿命正在日益延长。

“一个社会经济为获全胜,需多把握一些胜券在手——例如,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技术研发机构;激发创业型的企业文化并鼓励创业者将技术创新转变为成果;发展能为有前途的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金融体系。”

这一变化对于日本的打击最为沉重:人口结构的变化已经使之前的高储蓄水平降低。西欧国家,比如意大利和德国也将紧随日本的脚步。这些国家已经为老年人建立了极其优越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如今意大利的养老金是退休前工资的90%。提供这样的福利,在适龄劳动力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的年代,比如婴儿潮时期并不难。五十年前美国的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为16:1。然而,现在只有3.3:1。到2020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将下降到1.5:1,而意大利情况也不乐观,只有1.6:1。

由于政府对人口比例的变化束手无策,他们将面临艰巨的任务,削减长期福利,增加税收或者应对财政赤字。美国和英国的经济相对其他西方国家更容易脱离困境,因为英美两国现在已经开始限制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额,但是所有的国家都须奋力挣扎,大部分国家会依靠举债来应对财政问题,这又会加重债务负担和制约经济增长。

全球化的结果

全球化正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规模庞大的国际贸易;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世界产品都是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商品”。尽管这一数字令人惊叹,但这种规模也并非是史无前例的,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和欧洲的出口总量已是其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不同的是,现代全球贸易的性质与过去相比有所变化。过去很多国家只是交易商品或原材料,如今则是工作职位都参与国际间的往来,公司企业在工资低廉,法规不健全的国家投资设厂,同样地,科技也正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交流。

“随着劳动力减少和储蓄率的降低,欧洲和日本似乎都在以牺牲未来的经济繁荣发展为代价来换取表面上的社会福利。”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引进国外投资的国家其经济甚至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建设基础设施和技术设施。因此,中国正在以每年5万公里的速度修建公路,印度的无线电话网络也以爆炸式速度增长。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所有的经济实体都相互渗透,同时相互依赖。所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外。例如,中国和巴西等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势必也将承认其必要性。

企业的本质也在逐渐变化。一方面公司规模越来越庞大:许多公司的“经济规模”甚至超过一些国家的规模。随着这些企业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并统筹产品来迎合不同文化的品位,其发展也越来越国际化,企业也逐渐地失去了本地化的色彩。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知识产权和智力资本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一改过去对进入低门槛的原材料市场的重视,而更多地将重心放到创新等领域,甚至将获得创新思想比获得资本视为更加重要。智力资本的稀缺性使有技能工种与无技能工种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渐拉大。

“为避免几百万英国老年人陷入贫困境地,英国政府未来可能将不得不增加社会养老金开支。”

重视创新的发展趋势带给新兴经济体全新的挑战。扩大教育体系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奏效,因此这些国家将会面临高技能工人的短缺,他们只好通过一种新型外包的模式,如从其他国家聘请医生和经理,而其富有阶层亦会到国外接受医疗。

人们一般认为,外包的工作职位是从高工资的国家流向低工资的国家。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随着工厂从一个区域搬到另一个区域,外包在本国内也会发生。外包使工人的生产力不再与工资挂钩,从而减少在成熟的经济体中保有同等职位的工资支出。尽管如此,美国经济还是会保持强劲。美国劳动力比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受教育更多,更有生产力和适应能力,也更能接受创新思想。美国将继续从世界各国吸引来更多的资本和人才。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

美国在军事上的优势非常明显,甚至达到“历史罕见”的程度。例如,2006年,美国的国防支出相当于全世界其他国家军费的总和。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仰赖它的经济实力,反之亦然。于是,很多国家,包括其国内的利益集团,都希望向成功的美国经济体制看齐,这就导致了国际商业惯例和文化都越来越美国化。美国的地缘政治的统治地位将在以下三个方面遭遇全球化挑战:

  1. 没有国家能够以常规武力战胜美国,虽然“非常规对抗”策略,比如游击队叛乱和恐怖性袭击会在某些区域范围内挫伤美国。
  2. 美国可以单边行动,但政策一旦失误,便会招致强烈不满。
  3. 将来中国可能有能力与美国抗衡,但目前还在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因此,短期来看,中国和美国将在合作和竞争之中寻求平衡。两国会在政策上互相牵制。美国将会与中国周边的国家比如韩国联合,以试图制衡中国的影响力。
“短期内,印度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但它确有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潜力。”

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已很强劲,但发展却不均衡。它重点发展制造业工业,使得训练有素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中产阶层相对不足,而同时很大一部分蓝领阶级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贫富悬殊使得中国的社会摩擦渐趋紧张,而这个问题终将被提到日程上来。更严重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领域并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例如,金融体系的落后阻碍了投资发展和创新。中国的许多企业管理者是通过政治裙带关系取得职位的,因此,他们与其他国家同等职位的企业领导者相比,更缺乏成功的动力。

有人相信印度、日本和欧盟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超级大国;然而,无论如何,这都不太可能发生。印度经济在增长,但速度缓慢而且发展不均衡。它的国民生产总值过低,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印度比中国采取了更加民主的政治体制,这意味着它不能像中国那样强制推行强硬的经济改革措施。印度的某些工业十分发达,比如软件、制药和娱乐业,但是其国内市场并未应全球化的需要而对外资开放。它的土地所有制和电力行业都严重落后。

“未来十年,能源价格的涨跌幅度和因此对各国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取决于能源的供需关系,也同样取决于政治因素。”

印度虽然发展速度不够快,但始终还是有所发展。与之相比,日本和西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失业率远高于美国。欧盟的政策鼓励人们提早退休。而在他们就业时,其生产力又远低于美国工人。欧盟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不如美国。在德国、法国和英国,想自我创业远比在美国艰难。最主要的是“欧洲主要的经济体并不是真正的面向全球”。这些国家的重心仍放在欧洲内部,而不是面向全世界。

与欧洲相比,日本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较高,而且相当具有竞争力。但它以强大的保护主义和法规限制阻断外资进入本国经济。这使得日本国力减弱,再加上日益下降的人口出生率,令其经济实力日渐衰弱。

危机:“医疗卫生保障,能源和全球环境”

虽说国别经济的未来会因其特定环境和策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共同面临全球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医疗卫生保障。世界人口的老龄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昂贵的医疗保障需求的增加。

“美国无论由谁当选总统,其反恐战争都将有助于确定未来十年美国地缘政治的内容走向。”

欧洲各国的医疗保障大多已经社会化,当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医疗保障,一个日渐萎缩的劳动力队伍就会面临增加税收的负担。在一些国家医药制造商必须接受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医学诊治等方面的价格管制,只好通过在像美国那样非管制的市场来加价弥补损失。价格管制会阻碍医药研发的进度,也会降低治疗的质量。还有些医保方面的挑战是个别国家所面临的,比如中国,将近80%的人没有医疗保障待遇,或者无力自行负担医疗费用,因此,医疗机构拒绝收治病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十亿国民哪怕只提供最低限度的医疗保险,也会大大地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能源是另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到2020年,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将会增加三分之一以上。虽然,全世界仍然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但是开采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石油蕴藏量丰富的国家并没有确切地勘探到这些资源的所在。俄罗斯自从普京上台执政以来,限制了外国投资,这导致了俄罗斯石油储量的开发日趋减少(俄罗斯似乎是在试图利用它的石油储备挽回其政治影响)。而大多数从中东输出的石油,其中几条必经之路沿线的恐怖主义活动轻而易举地就能将输油管道切断。石油价格的攀升,对那些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性高、且能源需求增长迅速的国家影响最大。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大到足以左右国家政策的程度,这就使中国需要跟中东国家保持更密切的关系。

“在今后十年里,大部分国家经济面临的当务之急仍然是:全面开放本国经济,以应对本国民众的发展愿望以及别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能源需求与环境问题、特别是全球变暖密切相关。气候变化现在已得到科学的论证,并且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地缘政治妨碍了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现在有必要采取全球性的统一行动,但劝说发展中国家以牺牲其经济增长来实现减排是非常困难的。《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反对者必须带头执行议定书的规定,而日本和欧盟也将迫使美国这样做。随着环境知识的普及,公众已经越来越能够接受节能减排的政策。坦白地讲,研究表明,减排的成本并非如人们所担心的那样不可承受,最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征收碳排放税以及限制碳的排放量。

关于作者

罗伯特·夏皮罗(Robert Shapiro),1997年至2001年任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是Sonecon经济顾问公司的联合创办人之一,并担任主席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