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价值何在

书籍 真正的价值何在

反思金钱、道德以及世事无常

Allen Lane,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导读荐语

汇丰银行主席葛霖对全球经济和道德的争论进行了分析,断言后者将左右社会的发展演变,由于个人视角不同,你可能会认为这一番分析精彩绝伦,也可能会认为晦涩难懂,甚至两种感觉兼有。葛霖先生从哲学、文学和宗教的角度充分阐述了他对于人类文明的经济起源与变迁的认识,令读者不得不为其渊博的才学叹服。但是,葛霖先生对于细节的锱铢必较以及散文化的笔法也有本末倒置的副作用,其基本观点有时会淹没不见,令人有雾里看花之感。葛霖先生对于全球化和经济风云变幻的时代,人类社会的走向以及人类如何才能够不失人性地适应这一新的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尽管葛霖先生以哲学家以及银行业巨子的双重身份为荣,BooksInShort认为他对于未来充满希望的建议使得他更加无愧于哲学家的头衔。

要点速记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换”。
  • 在人类历史上只有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拥有过对全球的影响力。
  • 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经济实力的天平正在从西方向东方倾斜。
  • 全球经历了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 一种新型资本主义由此登上历史舞台。这种新型的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与前有异,即对社会责任、道德伦理以及环境问题各方面都力求兼顾。
  • 企业必须顺应这一变化趋势,对利润的追求将不再是其唯一动机。
  • 21世纪的经济演变必将涉及伦理和道德。
  • 要想实现目标、谋求满足就必须遵守基本原则。
  • 财富和权力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
  • 人们应探究各自工作的意义并履行各自的社会责任。
 

浓缩书

变化的轨迹

本世纪即将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如既往,训练有素的观察家和专家们努力辨认初露端倪的趋势和模式,然而,世事总是难以预料的。这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全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房地产市场一片狼藉、银行业苟延残喘、失业肆虐、价格持续高涨、通货膨胀此起彼伏。人们丧失了安全感,诚信的根基正被逐渐削弱。

在巨大的动荡中,人们开始反省。当人们在自己日复一日对收入稳定和物质丰盈的追求中遍寻不着真正的价值时,便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产生了怀疑。有些人决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放弃安逸的郊区生活去救助受到剥削的印度儿童,或去非洲国家教孩子念书。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只是脑中的一闪之念,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维持自己舒适甚至奢侈的生活。

“全球化不是一个概念或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现象。全球化是人类历史画卷的一部分。”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直面人性的挑战、响应人性的呼唤——轰轰烈烈或是从微做起——而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一笑而过?在这个充满了剧变的时代,是什么赋予了生活以意义?在海啸、地震、政治腐败、宗教极端主义和核威胁的时代面前,人们如何才能够对更加光明的未来满怀憧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精神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全球化:大势所趋

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实际上,在1815年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帝国灭亡、大不列颠帝国获得世界霸权之前,没有一个国家曾经享有这般“唯我独尊”的影响力。在古代,罗马帝国和中国也都曾盛极一时,但两者各自为政,互相之间几乎没有接触。英国的霸权一直延续到了1871年终结,原因是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到了1914年,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是由全球化引发的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结果。”

1989年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了第二个世界霸主,具有无可匹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但是美国的霸权在15年之后开始有动摇的迹象,原因在于这时的中国已经放开手脚、羽翼渐丰,西方民主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有所萎缩。作为超级经济大国,中国的崛起可能要持续几十年。

全球化的趋势在城市化和“文化交换”这两方面都可见一斑,世界城市人口比50年前激增。中国的古典钢琴家在演奏德国和意大利作曲家的名曲,遍布中国的艺术展都在昭显日本和西方的影响。2009年,英国的一家画廊展出了新生代穆斯林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于阿拉伯文化在当今城市文化背景下的认识。许多出版商都在将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的书籍和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如此的文化交流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充满活力的世界都市的扩张,也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视野的拓展

1985年左右,“全球化”这一名词开始流行,但是自从人类文明的发端起,人们就一直试图去超越地理局限探索外面的世界。在圣经时代,腓尼基人就能够制造承载400吨货物的大船,从欧洲和非洲的海岸运回货物。在中世纪,欧洲人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搜寻肉豆蔻和肉桂。十六世纪全球经济开始飞跃发展,这时,西班牙的探险家巴尔波亚和皮萨罗征服了“新世界”的领土,从那里运回大量的黄金和白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全球一体化和经济扩张的进步浪潮才拉开帷幕。”

直到“二战”结束后,当美国放弃了之前的孤立主义思想,领导了降低国际贸易壁垒的运动,清除了阻碍之前上百年贸易发展的障碍时,现代的全球经济才开始成型。美国从1947年开始实行的关税改革降低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限制,最终导致了1990年以来全球贸易领域最重大的事件的发生: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金融实体的崛起。

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和科学技术为上亿人打开了机会和繁荣之门。但是经济的扩张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自由企业体系的稳定性、落后地区及其人民的发展前景、全球资源的局限性以及经济发展对于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的影响。

紧要的关头

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实际上,从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来看,这场金融危机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又一个分水岭。虽然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这当中也包括了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但实际上从2005年起,这场危机便初露端倪。

“21世纪的资本主义需要一种焕然一新的道德观来支撑。”

这场危机表面之下正酝酿着将会影响未来50年世界经济的根本性变革。现在的资本主义在社会责任、道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受到了新的全面挑战,这些挑战虽然尚未完全表现出来,但以下四条公理却是无可辩驳的:

  1. 资本主义是王道——利用市场来组织经济并不完美,但却是最好的选择。资本主义所成就的经济实体远远比其摧毁的要多,只要看看中国和印度的例子便不言而喻。然而,资本主义的未来不仅是经济原理、可变性和发展趋势这些内容。
  2. 变化已成定局——过去适用的经济准则已经成为了历史,历史的车轮不可能倒转。经济全球化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重点应该放在加强资本市场上。
  3. 准备随时介入干预——在金融危机中,市场需要强有力的补救措施。我们不能够期望市场能够从严重失衡中自动恢复,世界领导者们必须在实施监管的同时保护市场的活力。
  4. 天平在倾斜——东方正在取代西方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领导者们应该认识到新生的经济力量并助其一臂之力。

值得深入思索的问题

社会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各种机构更加地不信任,自信也动摇了。在追求物质利益的竞逐中,人们失去了道德的罗盘,人们最终意识到,经济的繁荣并不能够保证幸福和满足。因而,任何对于21世纪社会的讨论都应该包含伦理和道德层面的考虑。确实,在这个政治动荡、经济飘摇的时代,人们正在思索基本的哲学命题:即个人是否有道德责任为整个社会的整体福利做出贡献?当代人是否应该负起为子孙后代塑造更完美社会的责任?

“在这个个性化的世界中,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责任感?我们应该教授给孩子什么?”

消费主义滋生了大量只关心价格而不是价值,并且只顾追求社会地位的消费者,然而直觉告诉我们自己,其实价格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反映价值。人们都知道家庭和朋友比物质所有更加重要,但是动荡的时代和世界局势使得更高层面上的“真善美”在自私面前消失殆尽。比如,尽管现代的先进科技前所未有地加强了人际交流的能力,但从很多方面来看社会却失去了原来的群体感。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鸿沟依然巨大。营养不良、旱灾、无家可归、婴儿死亡和种种歧视都在折磨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在一些国家,上百万的人依然被奴役。从理论上来说,世界上的资源足够根除贫穷了,但是腐败和政治分歧始终充当着拦路虎,阻挡着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而解决必要的问题。

“我们可以明知会跌倒而在跌倒之后懊悔曾经的尝试,也可以借此改正错误、重新出发。”

在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这方面,世界各国又做得如何?全球变暖虽然仍存在争议,但已成为专家们头疼的一大难题。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受到污染的困扰,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也是不争的事实。

企业必须分担社会责任

全球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法,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企业必须要扮演积极的角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无需放下盈利目标而去奉行其他义务,如社会责任等。只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你的企业一定能够做到为社会做出贡献:

  • 践行可持续发展——各个经济组织和企业公司在盈利最大化以保持投资者信心的同时,应该注意树立现实的目标和采取合理的竞争手段。
  • 具有公德心——提高服务水平是基本的信条之一,但是当今的企业还应该在环境事务和社区建设中出一份力,企业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被动公民。
  • 动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参与到社区事务中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且提升其自我价值。要鼓励员工和雇员对工作之外的事务要优先考虑,要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如果我们将生活看成是一个又一个灾难的集合体,那么我们首先就应该认识到,我们自身正是造成这些灾难的原因之一。”

屡见不鲜的公司丑闻和金融机构的倒闭都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公信力,所以尚在生存的公司有责任进行符合道德标准的商业运作,积极改善企业的公共形象。将盈利作为企业的唯一动力已经过时了,公众期待企业能够对更广泛的社会事务更加敏感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之路

没有人仅仅依靠财富和权力就能够实现自我。许多人依靠多年积累的物质财富或努力攀爬职业阶梯寻找自我,到头来发现他们的生活仍旧欠缺真正的意义。没有鸿鹄之志的普通人也希望在千篇一律的职业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如果人们能够遵循下面几条指导原则,就能够实现自我:

  • 行事正直——诚实为人和公平竞争的道理放之四海皆准,是超越国界和文化的。也许在堕胎和死刑等问题上尚存争议,但是每个人都支持正直的商业行为。
  • 善待他人——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要心存善念、自尊自重。从长远来看,玩弄手段、欺侮他人终究不是良策。
  • 健康的雄心——只要不是被自私所驱动,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就是值得赞扬的。永远为他人着想。
  • 保持平衡——认识工作、娱乐和交友的相对重要性,要兼顾生活的所有方面,不要顾此失彼。
  • 为人师表——工作指示并不只是来自上级领导,自我领导意味着要认真对待你的责任、同时激励他人和培养良好的同事情谊。
  • 明确目标——每个人都要确定自己到底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如果自我反省,发现你的日常工作缺乏对于整个人类的价值,那就要反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希望之光

虽然自我反省很重要,但是自我反省不能够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生活是复杂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可能令人悲喜交加。尽管具有的高尚意愿、个人的错误和失望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希望和乐观。人类的精神传统在时间的长河中源远流长;伟大的文明更迭交替;善恶之人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之上;战争、瘟疫和饥荒曾使生灵涂炭,但是伟大的人类文明往往无视历史黯然湮灭,社会可以变得更加完美。明天是充满希望的新的篇章。

关于作者

葛霖(Stephen Green)是前汇丰银行CEO,现任汇丰银行主席、英国银行家协会主席、英国首相商务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