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需要创新
在工作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挑战,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就需要做出一些小的调整或者重大决定。所以,能在面对挑战时找到新的、更好的、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非常必要以及重要的技巧,对于你个人的职业发展非常关键。下面的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以及周围的人培养创新能力,提出好的创意。
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很多人都喜欢一成不变的状态,每天都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热爱创新的人倾向于脱离这种毫无变化的模式,不断去体验新的、更好的方案。要想获得不断发展,就需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你的创意和新方法。简言之,你应采用创新者思维模式:
- “关注客户的切实需求”——要对客户的需求高度敏感。不断地问自己,什么对客户最重要以及你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满足需求。
- “聚焦长期趋势”——要懂得短期风尚和长期趋势的不同。一旦认准一种趋势,就要预测到即将到来的变化,然后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真正精彩、有新意的创新非常珍稀。”
要想预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地获得你所在行业、客户和竞争者的最新信息,比如你可以订阅行业杂志、浏览相关网站、出席行业活动,还可以向周围的人学习。此外,鼓舞人心的工作氛围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意灵感,所以,通过巧妙地布置办公室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增加办公室的色彩、让办公桌椅更舒服、减少杂物摆放,还可以在周围贴上催人奋进的图片。
你可能听说过阿基米德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古希腊科学家就是在浴盆里洗澡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计算体积的办法,于是他激动得跳起来,大喊一声:“找到了!”但是,在轻松时刻灵感突现的情况都是平时勤奋努力的结果:当你孜孜不倦地寻找一个答案,在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遍寻不获开始绝望的时候,答案就突然蹦了出来。寻找答案的过程和答案本身同样重要,所以,当目标遥不可及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失望。天才以及勤劳的普通人,都是先专注地工作,任凭思维流淌,然后实现目标的。很多人以为解决问题是左脑,也就是大脑负责逻辑思维的部分应该干的事,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你需要利用右脑,充分调动你的创新思维,才能够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用如下技巧来发挥右脑的功能:
- “制定有创意的计划”——与其一板一眼地计划,不如任大脑天马行空发挥想象力,制定有创意的计划。做白日梦和乱写乱画就是个好例子。
- “身体要动起来”——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妨先活动一下,比如散一会儿步或者跳支舞。
- “用另一只手写作”——用平时不大用的另一只手来使用叉子、刷牙或者写作,可以锻炼右脑的创新思维。
“你的头脑就是你的工作坊。当今世界,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头脑。”
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问题背后有没有暗藏的机遇,如果你能够积极地看待挑战,或许能看到之前被忽略的问题。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沉着冷静去面对,而不是惊慌失措,或许答案会自己冒出来也不一定。把挑战看成磨练毅力的机会,利用新资源、积累新经验来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们经常会冒出新的想法,但是不要急于把这些新想法付诸实践,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以此来确认你的新点子在多大程度上可行。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谈话录下来,重新听一遍,仔细检查有没有遗漏什么;把新想法写下来,在抽屉里放上几天,然后重新进行审视。在征求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检查几遍,你可能在每一次重新审视它们的时候,都会做一些调整。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意都是反复推敲的结果,而且,刚开始人们的反应可能会让你失望,但是千万不要因为没有足够的积极反馈就放弃一个好点子。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能够拓宽人们的思路,从而产生新点子。头脑风暴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的思绪纵横驰骋,不拒绝任何可能性。头脑风暴怎么进行呢?
- 清晰地表述问题的各个方面。
- 向参与者保证任何想法都不会遭到嘲笑或者拒绝。
- 尽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 创造一个开放有趣的环境,过于一板一眼的环境很难激发人们的创意。
- 如果陷入死角,不要停下来,继续探索别的路径。
- 当你有很多点子的时候,通过排除法选择最可行的那些想法。
“只要你活着,你就会面临挑战。”
在头脑风暴中,一个想法会引出另外一个想法,与此类似,同与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交谈也可以激发你的创新潜力。先确定周围谁是这样的人选,然后和他们时不时进行交流。把你信任和尊重的人组成一个小组,从他们身上汲取创新的力量。如果你想要更进一步获取灵感,可以考虑咨询顾问或导师的意见。还有,尽管分享点子的过程一般由几个人一起来做,但是你独自一人也可以进行头脑风暴。
为你的创意赢得支持
你可能拥有全世界最完美的创意,但是如果没人理睬,它就毫无意义。人们习惯上总是抵制变化,就算是好的变化也不例外,他们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改变,也不愿意目前固有的模式被打破。人们如此反感创新所带来的变化,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新想法或者那些提出新想法的人对他们造成了威胁。当你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和遭遇反对的心理准备,努力去消除人们心中的恐惧。
“挑战能告诉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将会遇到一些特别挑剔的怀疑论者,他们在最终点头之前,会不断地挑刺,不断地说“不”。这样的情形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你可以采用巧妙的方式向这些人陈述你的想法,在无形中赢得他们的赞许,这就需要你花费时间。如果你的改变能让他们最终受益,那么他们迟早会接受你的创新想法。
另一方面,如果整个公司都抵制变化,那你就要尝试在公司现有的架构下开展工作,逐步向人们展示改变能够给大家带来的短期和长期效益。如果公司领导层不断否定你的想法和努力,或许你可以考虑跳槽,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在公司现有权力框架之下进行创新。比如说,你可以在公司愿景和使命陈述里找到灵感,把这种政策陈述作为创新的出发点,这样做可以保证你的创新努力与公司的理念相一致。
“最有创意的点子有时候就是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冒出来的。”
充分的前期准备对于推广新想法大有裨益,这就意味着你要准备好应对各种各样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比如,销售人员应该准备好小册子、价格表、销售表,等等,才能开始向别人推销,还要想想如果别人拒绝的话你应该如何应对。最好用数据来支持你的观点,先分析一下听众的喜好,为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做好准备。千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寻找创新点
学习日本企业的哲学思想——“持续改善”,也就是鼓励对现有系统、产品和流程进行细微调整。一旦你开始关注公司每一个细节,不管是生产过程、顾客服务还是后台程序,你就有可能对公司的各个方面做出提升。如果你想改变或改进现有的产品或结构,你可以问问自己能否从以下方面着手:
- “变大些或者变小点?”
- “把颜色调亮点还是暗点?”
- “把它变得轻点还是重点?”
- “变长还是变短?”
- “延长其保值期?”
- “再修正一番?”
- “使它更轻便或易于携带?”
创新无处不在
大部分职场人士的日程都过于紧张,然而人类需要一些安静的、可以随意支配的时刻来激发创意。如果你能花几分钟时间来放松以及思考,你也许会发现之前被忽略的机遇。但是要避免自满,因为自满是创新的敌人。在某些时候,一切都进展顺利,你有可能满足于这种安逸舒适的状态,这时候可以通过改变某些日常习惯来激发自己的创新灵感,比如早起一小时来做做运动或者阅读。也可以变换工作地点,比如在户外餐桌前或者图书馆工作。可以去结识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注意分析你的时间都花在了哪些方面,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没有结果的事情上。
“有时候你需要跳出自己原本的领域,突破舒适区,另辟蹊径才能进行创新。”
如果发生意外,也不要因此乱了阵脚,而是可以巧妙利用这段空档期。面对突然出现的中断或者延迟,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当然最好的情况是制定应急计划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在等待拖车的时候,你可以写封信、打几个电话、计划一个年假,或者只是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记下来。最后一点,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失去幽默感,而且要敢于自嘲。
听从内心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导师,他时刻提醒着你:你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你有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或者你即将犯一个大错。这个导师就是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内心,潜意识会告诉你事情是好还是坏。你的身体会发出信号让你知道是否走错了方向,如果你对一个活动非常热衷,感到激动,你的身体可能就会很放松,告诉你“感觉不错”。反之,如果你的胃疼头也疼,身体或许正在向你暗示,你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有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向前再迈一小步就行,但正是这一小步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至关重要。”
然而有时候,你的潜意识也可能会妨碍你发挥创造力。因为大多数人在孩提时代就形成了一个信仰体系,这个体系会告诉他们,他们的价值几何或者他们的未来能够有多成功。如果你要克服这一信仰体系的局限,就要敢于问自己:“现在最好的选择是什么?”锻炼你的大脑和身体,让它们变得积极起来,你可以通过冥想或者深呼吸等技巧来培养创造力。拒绝为自己的能力设限,拒绝负面的自我暗示,比如“我一直不擅长这个”或者“我是个笨蛋”。相反,要经常给自己传递积极的信号,比如“我现在越来越善于应付棘手问题了”或者“我完全有能力来掌握局面,解决这个问题”。
向其他创新者学习
你可以从当今那些伟大的创新者那里学到经验教训,比如史蒂夫·乔布斯;也可以从伟大的历史人物那里获得灵感,比如达芬奇、托马斯·杰斐逊或者居里夫人。你可以阅读他们的传记,分析他们如何形成创新思维、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直到获得成功。由此,你可以把他们的经验教训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