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巨星的陨落

书籍 商界巨星的陨落

引发轰动商界破产案的罪魁祸首们

Kogan Page,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导读荐语

近年来,有连续创业家和知名CEO名流们,摇身一变成为企业界乃至全社会追逐的摇滚明星。媒体争相曝光这些商界大亨的所有衣食住行,以及开什么车、去哪里聚会、与谁为伍,等等。但不为人知的黑暗内幕却是这些工于心计的商界枭雄恰以金融诈骗这样的行为,断送了所在企业的大好前程(这几乎全是“坏小子”所为,很少有“坏女孩”的破坏行径)。在这部既为读者热衷阅读,读后又令人百般不安的商业传记中,经济专栏记者杰米·奥利弗和招聘专家托尼·古德温已将这些商业恶棍的丑恶嘴脸公之与众。这些恶棍都是一些不仅败坏自己名声,还将所在企业推向破产深渊的高管和CEO们。正是他们将无数无辜投资者的积蓄化为了乌有,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自己的财富却毫发未损,甚至退休回家后仍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后果则是,他们的企业不得不为其在任期间的胡作非为最终买单。两位作者以不无轻松和调侃的口吻,描述了这些企业亡命之徒的生涯,旨在为其他商界领袖提供前车之鉴。尽管这本书博人眼球、引人入胜,并掀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有些内容也不免流于平淡,例如书中收录了一些早已为人所知的交易谈判、公司收购过程、失败的企业战略总结,再次历数损失了的那些数百万资产。但瑕不掩瑜,BooksInShort十分欣赏本书对这些商界问题富豪失败教训的总结,以及对后来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的警示。

要点速记

  • 卓越的企业领袖必须骁勇但不可鲁莽,必须自信但不能自大。
  • 当CEO过分下放权力、疏于了解企业财务的复杂状况,或沉迷于个人财富的积累时,他们所在企业遭到破产将不言而喻。
  • 曾经高瞻远瞩的高管一旦迷失目标、傲慢无礼,比如WorldCom的伯尔尼·埃伯斯与雷曼兄弟的理查德·富尔德,他们便会危害甚至断送企业的前程。
  • 这些人自认为可以无视企业管理的一些重要细节,并且往往会觉得惯常的商业规则不再适用。
  • 自负的人对媒体关于自己的炒作深信不疑,给予他人的好建议却自己不去实施。
  • 乔恩·奥斯吉尔奥·约翰尼森的商业欺诈行为,拖垮了冰岛的国民经济;俄罗斯石油巨头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则以狂妄自大令自己身陷牢狱。
  • 与很多遭到失败的企业家一样,这些人以为自己的财富就能帮助他们消灾免难,逃脱责任,可最终仍落得“现形记”的下场。
  • 要避免重蹈覆辙,需要承认你的成功中有运气辅佐的事实。
  • 当你功成名就时要意识到:这应是你必须停止盲目冒险的起点。
  • 珍惜所有,不要将财富当作你的遗产,而应是你的慈善行为。
 

浓缩书

是英雄,还是枭雄?

要区分成功的CEO和企业家是商界英雄抑或商界枭雄,他们之间仅一线之隔。卓越的商界领袖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去尝试新事物,但不能不计后果地莽撞行事;他们在审时度势时必须自信,但不能成为自大的狂妄者而从不听取旁人的意见;他们必须具备远见卓识,但不能乱了方寸,失去重心,将公司毁于一旦。下面这些所谓非凡的企业巨子就玩得太过火了:

  1. 伯尔尼·埃伯斯(Bernie Ebbers)——这位世界通讯公司(WorldCom)前任CEO曾宣称,他是上帝选派来执行特殊使命的。然而股东们嗤之以鼻:世界通讯公司破产的时候,共损失了1800亿美元。埃伯斯从经营一家连锁旅馆起家,之后打入长途通信业,先收购一些小运营商,再吞并了较大的运营商。等到他收购收入超过世界通讯三倍以上的MCI之时,整个电信业都震惊了。2002年,世界通讯公司承认涉嫌38.5亿美元的“会计欺诈案”,最终被认定的欺诈数字是110亿美元。埃伯斯被判处了25年有期徒刑,押往联邦监狱服刑,而等到最早可能获释的那一天,他也该85岁了。
  2. 克里斯多夫·福斯特(Christopher Foster)——出身卑微的福斯特是凭借他发明的一种新型绝缘油阀而迅速翻身的。他对这一产品信心满满,不惜抵押房屋,筹划了一场生动的产品防火性能展示活动,于是福斯特赢了赌注,他拿下数笔大额合同,之后便大肆购置豪宅,并开始收藏豪华汽车。然而,不断上门的官司和信用危机迅速摧毁了福斯特的公司,这使他债务缠身,最终绝望地开枪打死了妻子和十几岁的女儿,以及他的宠物狗和名贵马匹,之后,便纵火烧毁了房子,连自己也呛死在浓烟之中。
  3.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这位曾任职俄国尤科斯(Yukos)石油公司的风云人物,而今因诈骗罪深陷囹圄,要在西伯利亚的牢房里蹲上九年,而且还有可能面临更多的指控。他自认为没人敢在他这个太岁爷的头上动土,可谁料私下达成的银行交易、海外运作以及更为扎眼的政治操纵——他在法庭上被指控“正在经营一个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惹怒了普京总理,这个过错便大得不可饶恕了。
  4. 乔恩·奥斯吉尔奥·约翰尼森(Jón Ásgeir Jóhannesson)——2008年,负债500亿欧元、国内生产总值仅为85亿欧元的冰岛终于破产了。而这场惨败也将本国这位零售业的巨头拉下马来,他曾坐拥2400万美元的曼哈顿豪宅,日子过得犹如王子一般。2005年,冰岛当局就曾起诉他名下的多家公司以篡改银行户名、转移债务、非法收购等方式涉嫌欺诈,犯有挪用公款罪,当得到从轻判决后,他移居英国。不过,冰岛的信用危机还是导致其极度扩张的公司于2009年破产。
  5. 罗宾·辛格(Reuben Singh)——印度血统的辛格是一位了不起的自我吹嘘者,他生长在伦敦,家境富有。作为天生的创业家,他创建了电话接听服务公司AlldayPA,随后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入股。很快,媒体开始讨好辛格,《星期日时报》盛赞他为“英国的比尔·盖茨”。可惜辛格粉饰了他的财务业绩,包括为获得更多融资而对银行进行欺诈的行为,他的财富终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2007年,法庭宣布辛格破产,负债金额超过1100万英镑。
  6. 蒂姆·鲍威尔(Tim Power)——曾是酒吧招待的鲍威尔转身就成了高档餐厅的老板,鲍威尔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招人嫉恨的“残忍”老板。他让连锁餐厅(Belgo)每天工作多达16个小时,餐厅的利润由此翻了一倍。鲍威尔和他的合伙人通过买卖餐厅获取暴利,数额高达数百万英镑。2008年,英国当局以内幕交易罪逮捕了鲍威尔,他不得不服罪。
  7. 迪克·富尔德(Dick Fuld)——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前CEO,是一个令人生畏的“金刚”式人物,他带领公司驰骋次贷市场,直到引发金融市场的崩溃。1993年到2007年间,富尔德在雷曼公司共赚取了大约五亿美元的薪酬,公司这笔巨大的开销值得吗?很难说。2008年初,雷曼公司的身价大约420亿美元,同年9月15日,因富尔德无力继续维持信贷,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但富尔德把原因归咎于市场信心的丧失、做空者的存在及行业的瞬息万变。尽管很多人都对雷曼兄弟公司的轰然坍塌负有责任,他却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谨慎而合理的。
  8. 盖伊·那加(Guy Naggar)与彼得·克林姆特(Peter Klimt)——这二位是地产金融巨头道內戴公司(Dawnay Day)背后的中坚力量。那加是一位货币专家,克林姆特管理地产,据说,两位高管已手握“超过500个董事席位”。两位在生意上奉行的哲学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多的交易。实际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因此债台高筑,最终导致公司破产。那加自信他的财富就是他的保护伞,他似乎忘记了,他的帝国因为负债而早已飘摇欲坠。
  9. 阿道夫·默克尔(Adolf Merckle )——这位德国的亿万富翁面对金融危机也无力扭转乾坤。2007年,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报道,默克尔身价128亿美元。2009年,他迎向一辆风驰而来的火车一头撞去,自杀身亡。默克尔从医药行业赚得第一桶金,进而涉猎水泥行业。他到处举债,投下赌注数百万,试图筹钱偿还债务,然而当他不切实际的财务计划泡汤之后,债权人纷纷上门催债,他便选择了自我了断。
  10. 鲍里斯·贝瑞左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这位商界巨子与鲍里斯·叶利钦的紧密关系使他跻身富豪之列,然而,在誓要“清理寡头政治集团”的普京总理上任之后,情况就不同了。曾是普京支持者的贝瑞左夫斯基,在其名下拥有多家汽车经销店、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Aeroflot)、几家银行和数家媒体集团。普京总理要求商人领袖在金钱与政治之间选择其一时,贝瑞左夫斯基逾越了分寸,资助车臣叛乱分子,于是得到政府“调查”航空公司的暗示。之后他移民英国,改名换姓。2007年,被俄国法院(缺席)审判犯有“严重贪污罪”。贝瑞左夫斯基否认其罪行,并声称自己遭到了政治迫害,他现已“逃脱了无数次遭人暗杀的命运”。
  11. 周正毅——2002年,这位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和企业家在中国财富榜上位居第十一位。六年之后,他因为“行贿受贿”被判16年徒刑。周正毅受益于“共产主义的政治体制”而功成名就,他与上海官宦的子女私交甚密,但他们也无力保护这名罪犯。
  12. 马克·高伯格(Mark Goldberg)——这位IT行业人才招聘专家渴望拥有一支职业球队,1998年,他以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买下伦敦水晶宫足球俱乐部。之后,仍为其一掷万金,仅一年半的时间,就耗尽了4000万英镑的全部积蓄。就连卖主也认为,古特伯格买下俱乐部的行为很愚蠢。
  13. 肯·莱(Ken Lay)——对小布什总统(George W·Bush)来说,他是“肯尼男孩”。他也是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的前任CEO,正是其玩弄金融把戏致使安然公司破产。被判有“欺诈和同谋罪”的莱在开始服刑之前,于2006年7月因心脏衰竭而死。他一面向员工保证安然的股价走势强劲,另一面却在悄悄抛售自己的股票。在他宣称安然的股票“物超所值到难以置信”之后没多久,安然仅在一个季度内就损失达6.18亿美元的市值,很快便宣布破产了。
  14. 凯文·利奇(Kevin Leech)——21岁时,利奇继承了家族在英国的殡葬企业,遂将其发展成为“38家强大连锁”,后转手出售赚得不菲利润。接着,利奇转行成为风投资本家又大发横财。他买下不同行业的多家公司,自以为能把自己的专业经验运用到新兴企业的运作中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网络经济的泡沫使他遭受了沉痛打击。其债权人之一——汇丰银行就曾对它提起诉讼,不过泽西法院已宣判利奇破产。
  15. 詹姆斯·凯恩(James Cayne)——这位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的CEO能打一手漂亮的桥牌。可惜的是,他把心思都放在了桥牌联赛上,对陷入困境的公司却弃之不顾。在他的领导下,贝尔斯登一年内损失了近十亿美元,导致超过7500位员工失业——不过凯恩退休时的身价却接近一亿美元。
  16. 罗伯特·特岑加斯(Robert Tchenguiz)——罗伯特·特岑加斯曾以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闻名于世,但他却是凭借父亲100万英镑的存款担保才得以发迹。罗伯特与大哥文森特共同筹借资金,购买住宅或办公地产,随后利用租金收入偿还债务,这种做法奏效了一段时间。两兄弟的公司购买了超过600栋建筑,价值总额达到近45亿英镑。然而,2008到2009年间的信用紧缩撼动了特岑加斯及其帝国,损失接近10亿英镑。

前车之鉴

这些落马的企业家和高管中有六位锒铛入狱;二位自我了断;一位在审判前身亡,无一不是损失了令人咋舌的巨额资产。作为一个高管群体,他们致使数千人失去工作机会,并使数亿的投资金额打了水漂。有些专家称,雷曼兄弟的破产是造成“全球信用紧缩”的首要因素之一,这一紧缩后来竟发展成为“银行危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共造成损失11.9万亿之多。这些所谓纵览大局的大人物很少或从不关注企业经营的细节问题,大部分都会长袖善舞,只当“甩手掌柜”,但却不见得能找到合适的经理人选。他们钟爱相互攀比谁拥有最豪华的游艇,关注的是个人资产而非公司利益。这些人自以为聪明过人,但其做法却不怎么明智,很多人没有能力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为避免步他们的后尘,要吸取以下的经验:

  • “给别人的建议自己先要实施,切不可沉湎于媒体对你的吹嘘”——这些企业家和CEO都喜欢指导别人,摆出一副说教的架势,提供所谓明智的箴言。然而,他们却不能汲取来自他人的经验教训。彼得·克林姆特曾鼓吹:“你必须首先建设根基。一旦缺乏这一根基,你所做的一切顶多只是一系列简单的交易而已。”说是这样说,但他却没有为自己的商业大厦打下根基。克林姆特与他的追随者都极度相信媒体对各自的报道。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盛赞伯尔尼·埃伯斯为“二十一世纪美国的象征”,不幸的是,这也许是真的,但当时并非被克林顿当作褒义。
  • “不要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这里列出的所有名单中,有些人出身卑微或贫寒,成长之后为了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自己,于是奋斗一生企图弥补童年的缺憾。他们光彩熠熠的职业生涯以到达职位和财富的巅峰为标志,这时,这些先生们就需要证明,他们已经功成名就了,认为不再需要努力奋斗去获取更多的成功。
  • “接受你的成功部分来自运气的事实”——美国梦曾教导人们,只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努力就可以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这些企业家中,很多人固执地认为他们取得的非凡成就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尽管其中有些人仰仗的是非凡的背景和天生的优势。
  • “享受你的成功”——为什么有些成功人士从不满足现状、反而继续追逐更大的目标?那种对豪车或豪宅也永远无法满足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态度。永不知足的人也许更倾向于冒重大风险,以聚敛更多财富,欲将更多东西据为己有。这是很多商界领袖的自我毁灭之路。
  • “坚如磐石的财富只是传说”——这些高管中的有些人认为,因为他们掌握了巨额财富,企业又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于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来说,自然如此,因为两家公司的全球各地办事处里聚集的都是金融行业的精英。
  • “相信平凡创造奇迹”——企业经营的成功依赖于关注细节。然而,这些高管都犯了相同的错误,即忽略微小但重要的问题。他们认为,自己身份显赫,企业经营的细枝末节对他们来说不足挂齿。这种态度只能招来祸端。
  • “如果你不能对一件事深入了解,便容易被别人误导”——当企业发展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纷繁复杂,致使CEO和企业家无法真正把握方向的时候,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曾面临这种问题,不得不依靠助理对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解释,这竟成了埋下祸根的方式。
  • “你的企业获得的利润是可兑现的吗?”——这些名单上的企业,有的依赖所谓创新的财务体系,而非传统的盈亏模式。后果是什么?是导致全球信用危机,导致雷曼兄弟公司和贝尔斯登公司的破产,以及许多金融机构的灭亡。
  • “再多的兼并重组也无法拯救大势已去的企业颓势”——许多遭遇失败的高管,在公司陷入巨大困境之时,都试图通过企业收购或兼并交易挽救颓势,他们无一例外地寄希望于奇迹的出现:希望再有一次如魔术般的大笔生意降临,这样,所有企业经营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切业务都能回归正轨。诚然,这些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
  • “遗产处理:以盖茨和卡内基为榜样”——这些高管中,有很多人认为他们购置的豪宅以及天价资产将是令他们引以为傲的遗产,使他们成为人上人,正是这种错误想法致使他们走上堕落和犯罪的道路。如果你希望给后代留下遗产,就要学习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或比尔·盖茨(Bill Gates),做一个慈善家,留给后代有价值的遗产,而非肆意挥霍的荒唐恶名。

关于作者

杰米·奥利弗(Jamie Oliver)是专门采写企业家的英国记者。 托尼·古德温(Tony Goodwin)是一家招聘企业的创立者及其总经理,并分别在俄国、中国、非洲和中东设有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