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一亿人口

书籍 新增一亿人口

2050年的美国

Penguin Press,
其他语言版本: 英语


导读荐语

本书令人耳目一新,甚至称得上安定人心。作者乔尔·科特金描绘了一个深深扎根于当下的2050年的美国。届时将发生重大的社会变革,很多已经发生了,其征兆像远程办公一样普遍流行,像奥巴马总统的面容一样众所周知。科特金畅想的未来似乎有些保守,尤其鉴于他并没有关注极为消极的未来(例如大范围气候变化的影响)。但他的分析仍然立足于观察之上,从而使他的观点通俗易懂、颇有裨益。BooksInShort将科特金的预言推荐给未来主义者、需要预测未来劳动力和市场的商界领袖及那些美国文化的爱好者。

要点速记

  • 当其他发达国家正遭遇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率降低的困扰时,美国人口却在持续增长。
  • 到2050年,美国人口将增长一亿。
  • 这些新增人口将重振美国中西部的“心脏地带”。
  •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定居城市的郊区,而非城市。
  • 新郊区将拥有丰富的文化,实现与环境的融合。
  • 洛杉矶和休斯顿,而不是美国东海岸或欧洲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模型。
  • 2050年,一个种族多样化的美国将孕育一个“后种族主义”的社会。
  • 家庭的意义仍将至关重要,但家庭结构将呈现几代人合居的新特点。
  • 社区对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的生活意义重大,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互联网日益显现。
  • 美国必须为每一个国民的福祉维持增长的势头和保证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浓缩书

拥有4亿人口的美国将变成什么模样?

到2050年,美国人口将达到4亿甚至更多,这一重要的人口特征定义着美国的未来。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当选总统成了未来美国的有力象征:一个将技术创新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宽容结合起来的多样化国家。随着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率下降、国力衰退,美国却将保持年轻和活力。很多国家人满为患,美国却仍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富饶的农耕地区,使其新增的国民能够安居甘食。

美国虽将持续面临各种挑战,然而认为这个国家正进入衰退期的想法却是大错特错的悲观主义论调。的确,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将会崛起,但美国商业文化与社会的灵活性将使美国保持经济领先地位。重大变革将会对某些方面:如美国城市和郊区的性质、中西部“心脏地带”的特征、“后种族主义”人口的多样性及美国社区的性质等方面造成影响。

2050年的城市面貌

随着美国人口的增长,主要的城市模型必然发生改变。传统的城市如纽约(New York)和芝加哥(Chicago),以密集的中央核心为特征。尽管很多城市规划专家拒绝接受诸如休斯顿(Houston)和洛杉矶(Los Angeles)这样的“反城市”模式,因后者缺乏中央核心,但事实上,这些大都市将成为2050年的“后工业化时代”主导潮流的城市模型。它们将根据人口、技术和美国人随心所欲选择住所的愿望开辟新径。与城市单一的核心相比,“较小的副中心群”将为这些新城市服务——正如它们的“洛杉矶原型“一样。尽管洛杉矶的各个“副中心群”都是围绕具体工业发展而成的,例如电影(好莱坞)中心或科技中心。考虑到洛杉矶饱受批判的分散规划和某些历史事件,比如种族骚乱,以其作为原型可能较为令人吃惊。然而,洛杉矶已经受住了挑战,并将成为未来城市的典范,其以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移民为主要特征。随着城市中心的旧城区更换新颜,新城区拔地而起,这一即将到来的城市模型将允许人们轻松自如地重新选择安身之地。

“除却所有的问题,美国仍然是一个‘极度了不起的大国’,正如记者约翰·冈特(John Gunther)在六十多年前提出的一样。”

后工业时代的大都市将与“前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模型”平行,其中不同区域因不同工业而繁荣发展。纽约曾是令人憧憬的美国城市中心原型,如今正面临着一系列联合起来将其取代的力量。2050年,崇尚并促进人口流动的美国“汽车文化”仍将势头强劲。纽约留给汽车的空间甚少,对普通市民来说成本过高。纽约并不是一个宜居城市模型,反而是美国第一个“奢华城市”。像纽约或阿斯彭(Aspen,坐落在北美落基山中的滑雪小镇)这样的“超级明星”城市吸引力不凡,然而高昂的当地生活成本却将中产阶级挡在了城门外。反言之,这种地方既由富人供养、供富人娱乐,也收留了一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不过后者只能在此停留有限的时间。中产阶级将转投亚特兰大或休斯顿这样的中心,在那里他们的收入具有更高的购买力。随着人们摒弃了正在衰败的工业区,例如克利夫兰(Cleveland),更多人将从成本昂贵的城市中心大量迁走。

2050年的郊区新颜

不堪城市环境重负的人将逃离到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首府罗利(Raleigh)这样的新兴城市,加入向郊区迁移的大军。郊区从来不像批评家宣称的那样与世隔绝、文化荒芜,这一偏见与新崛起的郊区面貌大相径庭,城市郊区将崛起成为一个“村落群”。城市规划人员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人们并不青睐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尤其是不愿意蜗居在类似住房项目或廉价公寓的小房子里。不排除有些人的确喜欢城市生活,其他人则为了享受城市的经济、教育和文化机会,甘愿忍受拥挤的生活环境(及伴随而生的交通拥挤和犯罪率居高的境遇)。不过,总体而言,人们追求更宽松一些的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拥有一座房子和一小块土地,拥有的财产形成了情感投资,把郊区孕育成了宜人的主要生活社区。

“美国人口增长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为新社区的形成、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创造极大的机会。”

二十世纪之交,英国城镇规划师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设想了一个理想的“花园城市”,在那里,数量适中的人口(大约3万人)将聚集在被乡村环绕的就业服务中心周围。2050年的郊区将接近这一理想,很多已经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休斯顿市伍德兰兹镇(Woodlands)正是这未来发展的一个写照,伍德兰兹从一个规划颇为标准的郊区发展成了一个与环境融合的社区。每个人口群都拥有各自的商店,社区的发展有条不紊,并保护着自然生态环境(伍德兰兹28%的土地都保持着天然状态),长达135英里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将各个居住区域相互连接。仿效这一模型,郊区将成为“绿色城市”:郊区在丛林掩映之间发展,并有节能环保的住宅坐落其中。

“凤凰城和洛杉矶是新城市模型的缩影,其市区核心发挥着相对较小的作用。”

过去,郊区往往因为世代和种族的原因被隔绝:只有典型的白人家庭,即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才居住在那里,这种态势早已不合时宜,大批非洲裔美国人已经迁到了郊区。此前,移民大都定居在城市中,而且往往停留在文化隔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中。两次移民浪潮改变了这一趋势,更多的特定群体,例如墨西哥裔美国人重新选择郊区作为“在更好的条件下,开始新生活”的地方,而将近40%的新移民直接定居在了郊区。这些新美国人仅是郊区家庭中的一个分支,郊区现已成为单身成年人、多代同堂的家庭,以及各种非家庭群体(例如同住的单身人士)的家园。2050年,这些移居到郊区生活的人们分别在不同的职业区域里工作,各个职业区域将由了解其社区需求的零售中心和新兴文化机构为之服务。新郊区将提供最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且不会产生先前的成本、风险和消费文化。

2050年的心脏地带

除了新城市和新郊区,新增的一亿美国人口将生活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美国的心脏地带。”即美国大陆的中央地带,这一变化由几大因素驱动。“心脏地带”广袤无垠,正满足了国家人口发展所需空间的需求。生活在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或北达科他州(North Dakota)将为这些新增人口提供拥抱大自然的机会,长久以来这都是美国梦的一部分。该地区耕地资源丰富,而尽管农业工业化意味着只有10%的农村人口靠务农为生,但肥沃的土地使从事农业不失为一种选择。此外,专业化的农业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提供利润丰厚、具有绝对优势的就业机会。广袤的乡村空间也提供了石化燃料及种植生物燃料所需原料的土地,这些是美国能源未来的出路所在,仅靠大平原上的风能本身就可满足美国很大部分的能源需求。

“乐观主义是美国的立国之基、维系之源。”

大经济环境的改变也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居住地点选择。重工业之所以聚集在底特律(Detroit)和匹兹堡(Pittsburgh),正是因为河流和铁路相会于此。随着更多的美国经济生活随网络而展开,生产商可以随意选择立业地点。随着美国心脏地带和大城市之间的文化鸿沟的消失,人们选择在一个健康社区生活的同时也无需放弃享受艺术和接受教育的机会,生活在美国中部小镇的家庭两者可以兼得。这些乡村地区的生活成本要比城市低很多,因此企业家开设公司的空间更大、经济风险更小,反过来,这将提升社区的经济重要性。

后种族时期的美国

美国非洲裔先驱知识分子杜波依斯(W·E·B·DuBois)曾说过:白种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之间的“肤色界线问题”将成为二十世纪的主要特征。种种迹象表明,二十一世纪将不同以往。奥巴马总统的当选象征着适应美国文化和自由市场的“后种族主义”的未来。定居其他国家的外来移民往往会保留自己独特的身份和语言,并由于经济前景有限而被孤立在主流社会之外。法国的移民失业率(尤其是伊斯兰移民)是本国居民的两倍,相比之下,美国的墨西哥裔移民比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失业率还要低。因为墨西哥和美国比邻,有些社会思想家担心,墨西哥裔移民可能仍会自定义为墨西哥人,甚至将边界州重塑为墨西哥的拓展州。事实证明恰恰相反:拉丁裔越来越愿意如此自我定义,即首先定义自己为美国人,其次是拉丁美洲人。拉丁裔参军的人数不断增长象征着他们对美国的忠诚。

“2050年的美国也许不像一个霸权巨人一样纵横世界,但必将发展成一个真正卓尔不群的超级大国,无论从社会、技术还是文化角度。”

很多国家会通过过度监管来打击中产阶级的发展,并限制教育机会和创业企业的发展空间。美国为了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积极聘请国外人才,人才一旦来到这里,很多就会选择留下,这样便等于从其他国家吸引了一支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历史上,很多移民群体初来乍到时只关注特定的地区和工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从原有的工业中脱身,融入到更大的文化背景中去。这正发生在当代移民群体中间,不过速度更快,将美国的各种文化与种族融合在一起。未来几十年,你可以期待“少数民族与英裔美国人”之间的大融合,结果是美国将成为一个种族多样化的国家,文化与传统将不会限制个人或团体,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自由市场的互动中去,而自由市场看重的是可能性,并非过去的偏见。

2050年的社区面貌

随着美国的发展,统一社区仍将十分重要,不过它们不一定会遵循人们熟知的模型。很多旧社区的发展是有机性的,随着人口的离开而衰落或改变,社区将以一种更自觉的方式呈现,互联网往往会发挥主要作用。例如,一对夫妇搬进了布鲁克林的迪特马思公园小区之后,希望联系儿女尚小的其他父母,因此他们重新启动了旧版弗拉特布什家庭网(Flatbush Family Network),连同一个促进交流的网站,为孩子们安排“玩伴儿”,大人们分享从食谱到道路工程建设的各种信息。这一经计算机处理的网络增加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起到的作用就像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著作中所说的,传统社区里的好街坊都有一双“街道眼”一样,即保护着邻里之间的相互安全。除了这些新生的网络社区,美国人的流动性减弱了(有些是自由选择,有些是因为经济压力),从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安居乐业的二十一世纪。

“构筑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成功国家所必需的因素,总体来说还在我们能触及的范围之内。”

家庭对美国来说仍然至关重要,但家庭生活正呈现崭新的面貌。未婚伴侣或其他各类群体都选择同居的形式。同性恋伴侣共筑爱巢,抚养小孩。很多异性恋人在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结婚。孩子成人之后居住的地方离父母家更近,或者甚至直接搬回父母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主流特征,即隔代之间的战争,事实上已经完结了。当前,几代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彼此分享更多的相同价值观,共享天伦之乐。即使在分开之后,他们仍然通过手机和社交媒体工具保持联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更多人能有远程办公的机会,在家办公的人能分给家人更多时间,产生了一种更接近前工业化时代将工作与家庭结合起来的模型,这种珍重家人与家庭的观念将增强社区之间的联系。城市规划人员和零售商将发现这一趋势,并努力提供生活设施方面的支持。这些新型家庭将保持强烈的宗教信仰,长久以来这也是美国价值观的一部分,不过是以一种更自由的形式。他们无需秉持祖辈传承下来的宗教价值观,而是可以自由选择,甚至从多种传统中综合出一套行为准则。

2050年的美国

很多思想家已经预言了美国的衰落,或者表现得美国好像已经在走向没落了一样。然而,美国拥有强大的自我复兴的能力。它将会面临挑战或晦暗时期,但它的人口、多样性和庞大的物质资产将为其持续再生提供动力。担忧未来的环境发展自然是合情合理的心态,不过经济增长仍然是对于养活新增人口和维持美国式的经济发展的理想起支配作用。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不应选择一条拒绝扩张的道路,而是需要创新型技术及统筹工作机会的新方式。阶级问题将是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主要挑战,正如种族问题是二十世纪的一样,要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必须为每个人维持“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这要求对工业核心进行重新投资,由政府牵头,但要由投资家支持。经济前景依靠能源,因此,美国必须从根本上降低对国外能源资源的依赖,重新建设状况不佳的能源基础设施。如果美国坚守其独一无二的民族性格,它将迎接这些挑战,并维持一个“极度了不起的大国”姿态。

关于作者

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是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城市未来学一名特约校长级的学者,著有《全球城市史》(The City: A Global History)等六本著作。